k8凯发官网2025年5月4日专程到宁乡市西端的沩山密印寺游览。自此南下走山路26公里,车程50分钟便到了沙田乡长冲村杓子冲的何叔衡故居。
杓子冲是个山区小村,故居位于村子的一侧,周围依然是活色生香的现代农村生活。只是现在的农房都已经是砖瓦楼房,瓷砖贴面,倒使得何叔衡故居那土木结构、土黄颜色的平房院落显得如此另类,似乎它是外来者,生硬突兀地掉落其间。
故居位于一座小山脚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坐东朝西,是土木结构的普通农舍,有正方、左右厢房共23间,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房屋是土墙瓦顶,有泥土围墙环绕。
房屋建成91年后的1876年,何叔衡在这里出生。他是农民出身,但家里境况似乎还是比较好的,这从他家房屋可以看出。他出生后一面务农,一面断断续续读了8年私塾。1898年22岁时与袁少娥结婚,生育了三个女儿。因为没有儿子,便在同族中领养了一个儿子何新九。1902年26岁时考中秀才,但还是在家种田、教私塾,一如他的先辈、乡亲。
何叔衡不是一个思想保守、行动乏力的人。1913年,他37岁,已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却跑到省城长沙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又与年轻的同学、蔡和森等成为好友,走上革命的道路。他当时可能没有预料到,自他跨出杓子冲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想想当初的情景,他穿着青衫长褂,带着一副圆圆的眼镜,上唇蓄着胡子,满面老成的模样,与一群年轻人一起胸怀大志,激情飞扬,向死而生,确实叫人感慨万端。
1917年暑假、萧子升一起到宁乡等地作社会考察,路过这里,在何叔衡家住了两晚三天,受到全家热情接待。何叔衡还召集附近农民进行座谈,又带着等四处走访。
何叔衡的高光时刻是1921年和一起作为湖南代表到上海参加党的“一大”,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之后他投身革命活动,1928年6月还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1930年7月从苏联回到国内,次年11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在随后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部代部长、最高法院院长。
中央红军长征时,他被留在江西苏区坚持战斗。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向福建转移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因年老体弱,体力不支,为了不拖累战友,毅然跳崖。但具体死因,却是在27年后的六十年代才线年福建公安机关在审讯一个当时的反动团丁时交代,当年他和另外一个团丁进行战后搜索,在山崖下发现一个躺着的老人,已经头破血流,从衣服里发现有银元、港币。正在搜身时,老人突然苏醒,抱住团丁的腿意欲搏斗,结果被连击两枪打死。这个老人就是当时跳崖的何叔衡。
故居现在已经布展开放,并请了旁边一家邻居农妇管理钥匙。“何叔衡同志故居”匾额是题写,2013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村口还建有一座“何叔衡烈士纪念碑”以及纪念碑广场。
杓子冲位于大山深处,当年没有高速、省道、县道,就是乡道、村道也是盘曲弯道、羊肠小道、沙石泥路,路途是很艰险困苦的。现在我们进到这里是游览,甚至是猎奇,但当年何叔衡们从这里走出来,却是前途迷茫、前途未卜的。其精神、其勇气、其胆识,确实令人佩服,心生向往。